父母相繼失智 男星天天當詐騙集團


記者簡若羽/綜合報導

「小時候看爸爸是一座山,可以在他身上盪鞦韆,後來看他頭髮斑白,還爬上爬下清水塔、修屋頂,我告訴自己,以後賺錢一定要讓他們搬家,不用住在眷村的破舊老房子,風吹日曬雨淋,現在辦到了,但為時已晚…」談起父親總忍不住哽咽,因為來不及孝順,是唐從聖心中最大的遺憾。

▲男星唐從聖在《晶彩大人物》節目中分享照顧失智父母的心路歷程。(圖/晶彩大人物)

爸爸過世前,與失智症纏鬥近11年,曾經為全家擋風遮雨的大山,開始變得會鬧脾氣、健忘甚至失禁,沒想到幾年後,媽媽也被同樣的病症纏身。

起初,唐從聖也和多數人一樣,因著對失智症的不了解而難以接受,但在照護的過程中,他慢慢放下偏見、嘗試理解,到最後學會用半哄半騙的方式,與生病的爸媽溝通,談到親子間的相處,他笑說,「每天都像在當詐騙集團。」

▲唐從聖說,跟爸媽溝通都是連哄帶騙,「每天都像在當詐騙集團。」(圖/唐從聖提供)

父母相繼失智 慌亂中摸索:最甜蜜的負擔

「剛開始不能接受,因為那時候還不叫失智症,大部分人都稱它為『老人癡呆』,認為是白癡或是智商有問題。」發病之初,別說家人們不能接受,軍人出生、好強又愛面子的爸爸也一度抗拒就醫,「一到(醫院)神經部門,他就會說,我又沒有神經病,看這個幹嘛?」

受到疾病侵擾,爸爸的記憶時而清楚、時而模糊,剛說過的話常常一轉眼就忘記,生理機制的失控,更是讓所有人無所適從,「失智症有個典型症狀就是尿失禁,我爸只要尿褲子就會覺得很氣,但每次一給他包尿布就撕。」整整花了一年半,唐從聖才終於說服爸爸接受治療,「做完測驗才發現已經快接近中度了。」

在近身照護的過程中,唐從聖逐漸翻轉對失智症的印象,「它其實是一種失能,失去料理生活的一些功能」,也慢慢找到有效的溝通方式來幫助爸爸,「我們找到復健褲,跟他說這不是尿布,是紙內褲,它有特殊設計會吸水,如果來不及可以尿在裡面,他就接受了。」

▲從照護過程中,唐從聖漸漸翻轉對失智症的既定印象。(圖/唐從聖提供)

不料,三四年後,媽媽也開始出現症狀,「再加上一個洗腎的姊姊,我們家裡有三張身心障礙手冊。」為了讓家人獲得全天候的最佳照顧,唐從聖決定花錢聘請看護,「有台籍、外籍還有基金會的」,曾經一個家裡有多達6位看護。

不捨兒子辛苦賺的錢全砸在看護身上,媽媽開始挑毛病,不願配合照護,「她說不需要養這麼多人,我還沒100歲,我可以照顧自己,我要回台南。」唐從聖於是想了個方法,快速解決了這次紛爭,「我拜託看護跟我媽說,她是社會局派來的免費志工,要累積時數換執照,我媽聽到人家是沒收錢的,反而很不好意思,還說要包紅包。」

談到與失智父母和平相處、妥善溝通的過程,唐從聖笑說,自己就像個詐騙集團,「用哄的、用騙的,每天在做詐騙集團的事情。」

月背50萬債 打沙袋宣洩:用生命寫劇本

只是長年陪伴患者的情緒壓力,加上沉重的照護費用,總有扛不住的時候,「有次錄影到凌晨一點,準備要繼續錄下一場時,姊姊、看護、家裏電話不斷來,說媽媽吵著回台南還冤枉看護偷錢,三通之後我受不了,摔電話直接開罵,結果全場安靜。」

有兩年多的時間,唐從聖都是靠著運動宣洩壓力,「我家一進門就有一個沙袋,心情不好就打,兩百拳、四百拳,結束後什麼事都沒有。」不論是拳擊、跑步,任何活動他都參與,「累了、流了汗就會忘記讓自己生氣的事。」

四年前,爸爸跟恩師相繼過世,唐從聖走過傷痛,更潛心戲劇,還把陪伴失智父母的心路歷程編寫成劇本,拍攝自己的電影作品,「內容是描述一個家庭,爸爸走了後,四個小孩如何辦他的告別式。」他強調,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戲,希望能讓觀眾從歡樂中找到感動。

▲唐從聖時常帶著媽媽到處錄影、旅遊。(圖/唐從聖提供)

一人分飾五角 跨界賣雞排:畫好大餅就揉麵糰

除了躍上大螢幕,他也在舞台劇《絕不付帳》中挑戰一人分飾五角,優秀表現被譽為「劇場界成龍」。不過,別看他如今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曾經,他演過無數個默默無名的小角色,甚至還演過屍體,掛在一旁,動也不能動,「不要小看現在深蹲,將來彈起來的力道會超越你的想像。」

除了在戲劇上力求突破,唐從聖也大膽跨界餐飲,談到開雞排店的起心動念,他用一貫地搞笑風格說,「做人做久了,覺得做雞好像比較簡單一點。」而一個劇場魂做起美食,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料理哲學,「我會想該如何把平淡無奇的東西,包裝加工後呈現在觀眾眼前,就像做表演一樣。」

若要給人生下一句註解,唐從聖會說,「畫好了大餅,別忘了開始揉麵糰」,他認為執行是成就夢想的根本,且不論好壞,他都樂於把握每一個機會,「好的是畫大餅,壞的是挖坑跳,但是,餅要欣然接受,坑也要勇敢面對承擔,唯有如此,才可能嚐到人生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