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都看越南王朝勢力徙遷(上):古螺城、華閭古城、昇龍皇城


文:法蘭克(南洋誌)

首都通常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不過在現代技術革新的輔助下,或是考量到都市規畫及國家戰略,許多國家透過遷都將政治中心移轉到其他地方,以避免與原本的經濟中心重疊,例如緬甸原本定都仰光(Yangon),於2005年考量軍事戰略將首都遷往奈比多(Nay Pyi Daw);巴西原本首都為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1960年考量內陸發展,而將首都遷至巴西利亞(Brasília);韓國首都首爾(서울)距離北韓北緯38度分界線過近,曾在1970年代計劃將中央部份機關南遷至「世宗特別自治市」,目前雖還不是正式首都,但韓國政府已將大部分政府機構遷往「世宗特別自治市」。

Photo Credit:法蘭克

韓國首爾南方的世宗特別市一景,規劃相當氣派。

台灣似乎從2006年起就有遷都的提議,不過到目前仍僅止於討論階段,顯示遷都即便在現代網路及交通便捷的社會中,仍舊是個所費不貲、影響深遠的大工程。過去台灣經濟發展歷史有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台南府城在17世紀因為荷蘭人和鄭成功的拓殖下興起;鹿港則在18世紀下半因為清朝開放福建和鹿港通商而崛起,後因港口淤積而沒落;艋舺則在19世紀初左右因北台灣物產豐富以及人口增加,成為新的經濟中心,從台灣的例子來看,城市的興衰在自然狀態下似乎至少需要一世紀。

Photo Credit:法蘭克

船務貿易影響了台灣北中南的發展先後順序,此圖攝於台南市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在東南亞歷史上,一國首都的變化通常與外敵入侵有關,譬如高棉王朝原本以暹粒(Siam Reap)的吳哥窟(Angkor Wat)威震四方,但遭暹羅後起之秀大城王國(又稱阿瑜陀耶王國)毀都,政治中心才因此改為今日的金邊。而大城王朝原本定都阿瑜陀耶(即大城,曼谷北方80公里左右),後因遭緬甸大軍攻陷,新的曼谷王朝和流傳至今日的卻克里王朝將政治中心南遷至今日曼谷。

Photo Credit:法蘭克

大吳哥城內的石像,也是微笑高棉的代表形象。高棉遭暹羅大城王朝攻滅後將政治中心遷往今日柬埔寨首都金邊。

越南最主要的外敵就是中國,因此越南首都的變化可以依稀透露中越關係之消長;與其埋首案牘鑽研中越歷史,不如隨著越南的幾個世界文化遺產景點,來看看越南王朝勢力的興衰與遷徙。

圖片來源 :Google Map

古螺城以及越南境內幾個世界文化遺產古都的位置圖,可看出越南王朝勢力範圍遷徙的輪廓。

上古之都:古螺城

古螺城(Thành Cổ Loa)雖未列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清單之中,但由於此城是越族傳統紅河三角洲勢力範圍以及越南所有史籍最原初的歷史起點,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越南民族的源起。古螺城興建於西元前3世紀,某些推論認為是由當時建立歐雒國的安陽王蜀泮(Thục Phán)的傑作。

古螺城今日已成為小村落的一部分,因為還不是世界遺產,所以旅人不多,值得前往享受寧靜的午後時光。

該城分成外城、中城及內城牆,外城長8公里,中城長6.58公里,內城長1.6公里,內城面積約有2平方公里左右,今日已不復見古城規制,僅見城牆遺跡,以及後世修建的安陽王廟和第一仙祠,祠外碧湖倒映廟宇,也算是炎炎夏日遠離城囂的好去處。

Photo Credit:法蘭克

今日古螺小村落裡的上祠(Đền Thượng)前寫著俯仰千古,莊嚴中帶著恬靜,頗值一遊。祠中祭拜的正是建立越南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安陽王。

面對安陽王廟左側有個媚珠庵(Am thờ Mỵ Châu),庵廟有三進,走到最後一進向內望可以看見似乎是無頭石座上面披上女性華服的擺設,庵廟內昏暗,乍看有些陰森。

Photo Credit:法蘭克

位於安陽王廟旁的媚珠庵。

相傳興建者安陽王當時建造古螺城時遭遇許多困難,土堆建後即塌,所幸後來遇到神龜教導安陽王依照其爬行的痕跡建城,後來神龜又贈予安陽王神弓;當時屬於秦朝將領的趙陀每次入侵古螺均遭安陽王的神弓擊退,因此遣其子仲始(Trọng Thủy)與安陽王女兒媚珠和親,再用計竊取神弓,使趙陀成功攻克古螺城。戰敗的安陽王帶著女兒逃到海邊,這時神龜出現並直指媚珠就是叛賊,安陽王一氣之下砍下自己女兒的頭。如今媚珠庵裡供奉的無頭公主,讓人不勝唏噓。想前往一探究竟的人,可以參考「點點越南」〈古螺城的無頭公主│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這篇文章的介紹。

Photo Credit:法蘭克

安陽王手中的神弓相傳由神龜所賜,多次擊敗北方入侵勁敵。

先不論上古史中安陽王與神弓的傳說性格,根據考古結果顯示,古螺城牆遺跡設有防禦設施,可施放弓箭,同時也有東山文化之代表「銅鼓」(trống đồng)以及箭簇遺物出土,顯示古螺城當時的擁有者在當時已是具備發動軍事攻守以及製作精密青銅器具的領導階層。這個考古歷史至少能應證當時趙陀進攻古螺城時,應曾遭到弓箭的攻擊。

Photo Credit:法蘭克

古螺城遺址區內的文物陳列室,考古出土的文物顯示越南當時在河內一代的居民已經有了足以展開大規模戰爭的證據。

歐雒遭南越王趙陀擊潰後,越南北部基本上成為中國秦漢時期的統治範圍,雖然二徵夫人(Hai Bà Trưng)曾在東漢時起義,但立即遭平定;直到唐代以前,整整千年歷史,越南民族的先祖在此時似乎仍尚無組織對抗中國軍隊的能力,即便是在中國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南朝陳霸先都還能有力推翻當時在越南稱帝的李賁(Lý Bôn),努力將此區域維持為屬於中國的「交州」。

復國基地:華閭古城

到了盛唐以後的五代十國,中國國力漸無法及於北越區域,唐朝原本的道州縣行政區劃已有名無實,實權掌握在「節度使」手中。西元905年,由於藩鎮割據之亂,越南當地豪族曲承裕(Khúc Thừa Dụ)掌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統領北越區域,並迫使唐朝認可,定都大羅城(即今日河內)。後續越南軍閥如楊廷業(Dương Đình Nghệ)、吳權(Ngô Quyền,後建立吳朝)等人奪權後依舊定都大羅城,不過當時北方中國軍事力量不斷騷擾河內政權的獨立地位;與此同時,以大羅城南方約100公里寧平省為基地的丁家,由於遠離中國勢力,在此取得較為穩固的軍事基礎,丁部領(Đinh Bộ Lĩnh)在西元968年一統北越各地軍閥後稱帝,史稱丁先皇(Đinh Tiên Hoàng),並建都於今日寧平省之華閭(Hoa Lư)。

Photo Credit:法蘭克

華閭古城內祭祀丁朝開國皇帝丁先皇的廟宇,背倚群峰,此區不失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華閭古城目前是越南境內唯一自然與人文複合式之世界文化遺產,來此處除不妨登高望遠,一睹華閭古城背依山險的古樸風貌;走累了,就乘筏順流欣賞「陸龍灣」這片石灰岩地景,河流穿蝕山岩成洞,乘筏入洞得小心頭上自然鬼斧神工的的鐘乳石,別有一番趣味。

Photo Credit:法蘭克

到陸龍灣一定要乘著小船順流而下,欣賞石灰岩地形和伏流中的鐘乳石景觀。

華閭所在之寧平省和清化省一帶也是越南後世王朝面對中國勢力強大時,往南避鋒養銳的基地。中國在西元960年時進入宋朝,宋不以軍事侵略著稱,越南從此時期開始展開更多屬於越南民族自身的文明發展,而西元1010年李太祖遷都昇龍城,也見證了越南獨立王權中心北遷進駐紅河三角洲的時代。

Photo Credit:法蘭克

在寧平省一帶多為石灰岩地形,登高遠望,群峰氣勢雄渾。

萬世帝王之上都:昇龍皇城

昇龍皇城(Hoàng Thành Thăng Long)於2010年正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2010年也剛好是李太祖遷都昇龍城1000年紀念,河內市各地舉辦盛大儀式,見證這座古城千年歷史變遷。

Photo Credit:法蘭克

河內市區的李太祖塑像,左手持遷都詔,右手指著昇龍之地。

李太祖當年原本仍居華閭,也許覺得華閭太過狹小,也許想回到他臨近河內的出生地,他在1009年頒遷都詔寫道:「遍覽越邦,斯爲勝地,誠四方輻輳之要會,爲萬世帝王之上都,朕欲因此地利以定厥居。卿等如何?」顯然卿等也沒有置喙餘地,隔了一年,朝廷就遷到今日的河內。

Photo Credit:法蘭克

昇龍皇城雖建於李朝,但後世帝王多定都於此,城牆遺跡已非當年李朝原貌。

李太祖有先見之明,雖如今已非帝制年代,但如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仍定都於此,也算稱得上是「萬世帝王之上都」了。從11世紀開始,到13世紀的陳朝均都定都於此,也對昇龍皇城進行增修的工程,顯示在中國宋、元兩代,越南本身的軍事能力以及社會已經足以抵擋中國方面的進攻,才會將昇龍城作為王朝的中心。

Photo Credit:法蘭克

登上皇城端門向南遠眺可見此旗臺,旗臺是阮氏王朝期間所建造,屬西式堡壘風格,目前位於軍事歷史博物館範圍內,成為越南抵禦外敵的精神象徵。

直到13世紀末,陳朝遭受南邊占婆擾邊導致國力衰弱,加上國內權臣奪權,才讓明朝軍隊有機可趁。

Photo Credit:法蘭克

皇城之後還擺設著當初統一戰爭時,越共高層的會議桌,桌上人名均為當時名將或是後世總理,今日很多都成為越南各地路名。

今日的皇城古蹟群不僅包含過去王朝增建的建物,還有北越當時籌劃「解放南越」的地下碉堡,參觀者還能一睹當時北越高層的會議桌,以及掛在牆上的戰爭地圖,參觀昇龍皇城可以從飽覽1010年一直到1975年的越南歷史,彷彿穿越時光隧道;此區還會不定期展出與越南有關的藝術展覽,隔壁又是越南軍事博物館,是短暫停留河內的遊客必來之處。

Photo Credit:法蘭克

地下碉堡的牆上掛著當時紀錄美軍空襲北越的戰略圖,由此圖可看出美軍轟炸機來自美國關島以及泰國境內。

更多關鍵文章: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